眾人神色嚴肅,齊齊應下。
「此次鄉試我們需精白一心,恪共乃事,以仰副朝廷委任之盛意,得賢俊,以稱聖心,其有恣情以撓法者、假公事以售私利者、視為恆事細故苟焉以塞責者,惟典法與鬼神在於是。」王鏊繼續說道。
這是開考第一天的訓話,王鏊說完也不拿喬,出了八位同考官,便讓其他人都退下去了。
等其他人一走,貢院簾內便成了完全封閉狀態。
「五經的題目,諸位可有想法。」王鏊問道。
八位同考官也不推脫,提筆就寫下題目。
第一場考試四書三道,五經四道,也就是每個人至少要寫十道題目,四道四書,六道五經,然後讓兩位主考官從中挑選出來。
兩炷香之後五人便都寫好了題目,王鏊和楊傑仔細看著,八十道題目密密麻麻寫在紙上,他們不僅要快速挑選出合適的題目,還要在心裡構建出範文,作為此次考試的參考答案,他們花了一炷香勾選出題目,最後遞給王存忠過目。
「誠之覺得如何?」王鏊問道。
王存忠仔細看了看,隨後點了點頭:「就這樣吧,那五經批改的名單就按照這樣的名單吧。」
本經為《易》的考生由同考戴鏞,徐拱宸評閱。
本經為《書》的考生試卷由同考李仁、張祜評閱。
本經為《詩》的考生試卷由同考陳睿、司馬公負責評閱。
本經為《春秋》、《禮記》的考生試卷皆由同考劉濟望、唐選負責。①
眾人拱手應下,在僕役的帶領下去了各自的考房,此後不會再和其他人說話。
看到題目的考生大都心中一驚,不少人嘴裡發苦,連著手都抖了抖。
江芸芸看著三道四書題。
按照他大大小小做了市面上的參考書,外加歷年的鄉試會試的題目,把這些題目歸類於五大類。
第一類為治國總論類,策文題在殿試占據必答題目,鄉試和會試第三場的策問。
第二類為封建倫理類,也就是仁義智性等方面,題目內容大都出在四書中,是第一天考試的重要知識點,少量涉及第二天的『論』。
第三類為經濟理財類,設計到農業生產,水利建設,錢糧賦稅等等經濟類問題,是『判』和『策問』中的主要出題方向。
第四類為軍事武略類,也集中在判』和『策問』。
第五類為文化教育,也是四書題的主要出題方向,但同樣涉及『策問』。『詔』、『表』等考試類目中。②
今日三道四書題就中規中矩從封建倫理和文化教育里的類別里出的。
第一道題乃是「問:廉恥者,士人之美節風俗者,天下之大事也。」
這道題所說的『廉恥』是指廉操與知恥,出自《荀子修身》篇,但不是整句,而是截搭句。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所以江芸芸的破題就從國家層面入手——聖人以教化為朝廷先務,士人廉恥美節,則天下有風俗。
江芸芸洋洋灑灑開篇,從《吳子》:「凡制國治軍,必教之以禮,勵之以義,使有恥也。到《尉繚子》言:「國必有慈孝廉恥之俗,則可以死易生。」,最後以士敬民重,無愧哉收尾。
三道四書題只花了一個半時辰就打好了草稿,思緒流暢時,一字不改,下筆如有神。
巡邏的士兵經過他時,總忍不住多看一眼。
江芸芸實在太鎮定了,相比較他隔壁抓耳撓腮,臉色蒼白的人,她倒是寫的眼睛亮晶晶的,臉色紅潤,下筆飛快,完全沒有艱澀阻礙之色。
——他到底是不會亂寫,還是真的都會寫。
只要經過的人都下意識這麼想著。
「濟之這些題出的有些難了。」王存忠端著茶盞,笑說道。
王鏊笑了笑:「南直隸學風濃於,多飽學之士,這三道就第一道難一些,取自荀子,雖說切得有點碎,但只要讀得精細,定是能知道的,只要知道了,這道題便也不難了,而且難易有度,才能更好地挑選出人才。」
「第二道和第三道都是論語題,雖說是老生常談,但要寫出驚人之語也是不容易,若是有人背下範文直接謄寫,這不是更能選拔出真正的讀書人。」楊傑也跟著說道。
「今年考試人數足有兩千三百人,五經中詩和書占了大頭,春秋聽說只有三百人,不知今年解元會出自哪一房。」王存忠看了眼帘子,笑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