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3頁(1 / 2)

鹽課一向是朝廷重要的財政來源,夏朝時, 鹽就以上貢的形式被國家統一管理。西周時,鹽課更是被列為山澤之賦的一部分, 漢武帝時期,鹽鐵全都被收歸國家專賣,後世不少鹽務政策, 大都依次為開展。

江芸芸說的巡浙江鹽務倒也不是奇怪事,之前好幾年沒展開大抵是因為之前朝局不太穩定,朱厚照自己也不知有這事,現在這算舊事重提。

浙江自古就是產鹽之地, 產量極大,兩浙地區很多鹽場,也為此設立了很多監管部門, 用來管理鹽的生產和銷售。

「前朝憲宗爺就在時,就把兩浙鹽區擴展到四十餘個,若是這次要巡查, 需要的人怕是不少。」戶部侍右郎胡富直接說道, 「聲勢浩蕩也會勞民傷財,不然直接讓當地自己巡查。」

「那不是自己關起門來, 左手打右手。」有人反駁道, 「而且自來鹽政就是要朝廷派人去地方的, 不然如何能查清這個問題。」

「可這一筆確實是大的開支。」胡富說道,「各地百姓也很受累,馬上開春就要種地了,這也太折騰人了。」

「鹽稅好幾年沒查了,自然也是要查的,哪有因為種地的事情就荒廢這個。」

朱厚照看到一半的摺子,察覺又要吵起來的架勢,忙不迭抬起頭來緊張安撫道:「查要查,種地也要種地,並不衝突,快,給諸位愛卿送杯茶水,潤潤喉嚨。」

內閣的人也沒想到江芸芸突然掏出這本摺子,楊廷和借著大家說話的動靜,悄悄看了她一眼。

江芸芸眉眼不動,巍然如山,一板一眼回道:「昨日不是說了嗎?要開源節流。」

楊廷和欲言又止。

昨日內閣是開了一個小會,重點也是今年的財政支出,不過是幾位閣老先自己悄悄把需要的錢都劃定一個大致的範圍,務必讓各部門都能分到錢,順勢找好理由,回頭也好面對各部門的責問。

每年的財政大會都是能吵起來的,平日裡文質彬彬的大臣們擼起袖子就是罵,帽子一頂比一頂大,內閣里的人大都是年紀大了,禁不起這麼折騰。

小會上,王鏊對於一筆筆明目上的事情算得頭皮發麻,畢竟怎麼算,現在國庫里的錢都是不夠的,真是哪哪都需要錢。

楊廷和隨口說道:「節流也要開源,就是不知今年邊貿那邊的情況會不會充裕國庫。」

「內廷的人年前就走了,我們的調令也跟著下了,但這些人赴任,有些遠的可要從廣東開始走,最快也要夏季了。」李東陽對此並不看好,「而且第一年的貿易定然會摩擦不斷,最後能上繳到我們這裡的收益屈指可數。」

「連著好幾年各地都陸續有災情,但也不能隨意增加賦稅,免得有人生事,但若是正常救災,這裡就是一筆錢。」王鏊憂心忡忡,「不知今年老天爺的心情。」

「就看浙江的情況了。」楊廷和安慰道。

「浙江的情況應該不會差,畢竟當年一個瓊山縣就很可觀,但也要看當地的官員是不是盡心竭力了。」

「王尚書之前又打又殺,下了一大批官員,應該不會有人在今年這麼不像話讓王尚書難堪的。」楊廷和倒是有些信心。

「你怎麼不吭聲。」李東陽一看江芸芸一連沉默地坐在最後面,隨口問道。

江芸芸回過神來,看著李東陽,突然說道:「浙江是個好地方。」

「可不是,還不是你欽點的風水寶地。」王鏊打趣道。

江芸芸摸了摸下巴:「確實可以從他這裡開源。」

「你也對賦稅的事情很有信心?」王鏊一聽她這麼說,也跟著來了信心,「你江其歸要是都覺得行,那我就安心多了。」

「你算過今年浙江的賦稅大概能收入多少嗎?」李東陽操心問道。

江芸芸把早有準備的摺子遞了過去:「這裡還要算上路上的損耗,數據未必準確,但大體也能推斷一二。」

三人的腦袋立刻湊過去看。

「能有這麼多?」楊廷和驚喜說道。

江芸芸點頭:「王尚書在浙江還推行過農田冊,從揚州那邊調來很多種子,只要好好照顧,應該能提早十來日收,也算是縮短兩季的時間,但這些多要看天時給不給力,所以一切都是未知數。」

「你要是這麼說,我又開始擔心這國庫了。」王鏊說。

江芸芸安慰道:「不用擔心,還有別的事情呢。」

「是啊,還有漳州,還有邊貿,總不會倒霉到三個都有問題吧。」王鏊自我安慰著。

江芸芸沒說話,眼神閃躲了一下,只是眾人都忙著說浙江稅收的事情,就連最警覺的李東陽都把她忘記了。

浙江確實可以開源,但賦稅的工作不是都做好了嗎,怎麼算開源,那肯定是要另闢蹊徑啊。

江芸芸對此非常理直氣壯。

最新小说: 末世女在六零肉聯廠 認祖歸宗後前夫火葬場了 汴京市井日常 穿越成細作被嬴政偏執愛 貴妃娘娘榮寵不衰 香江小警花繼承豪門幼崽後 我靠線人系統在刑偵文里當熱心市民 嬌養首輔 穿書七零:文工團來了個大美人 暴君虐我?轉身勾搭權宦奪他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