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吃店基本上算是穩定下來了。
三月份的時候,店裡總共有兩千五的盈利, 到四月份增加了好幾百, 接近三千塊,五月份更不得了,有三千五!!
六月還沒過完, 但幾人湊一起算了算,差不多也能有三千五這個數。
以後不出意外的話,都能穩定在三千左右。
這誰能想到啊,還沒到八十年代呢,一個店面就能月入三千了。
穆晚小夫妻倆每天都幹勁十足,不怕苦不怕累的,來了短短兩個多月,小夫妻倆分成的錢便已經能趕上以前一整年的了。
關於穆晚夫妻倆拿分成這事兒,之前就定好了。
穆晚不是別人,是可以完全信任的自家人,有時候穆富貴老兩口有個啥事兒,店裡就完全是穆晚夫妻倆在管,她們不僅要忙掌勺這活兒,其他各種雜七雜八的也會跟著忙。
這只是其一,其二便是穆晚手藝真的好,四五月份收益的增長就是很好的證明。
不管怎麼說,按分成來算,合情合理。
在一家子忙著掙錢的時候,社會上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知青回城後,有好些人都沒有工作,兩天三天還好,兩個月三個月的,這日子可就過不下去了,長了張嘴每天都得吃飯嘛,沒有工作就沒飯吃,喝西北風是喝不飽的。
勞動局也沒辦法,有知青跑去問,人家就說鼓勵個體經濟,這麼多的人回來,實在是沒有工作崗位可以提供。
所以從開年到現在,路邊擺攤的人更多了,甚至還形成了小規模的市場街,裡面賣啥的都有,家裡種的菜呀,自己編的帽子啥的。
應有盡有,比去年豐富得多。
也有摸索嘗試著開店鋪的,就拿平慈街來說,原本這街上私人店鋪只有三四家,幾個月過去,又多了兩三家。
上個月的時候,在穆富貴老兩口店鋪的不遠處,有兄弟倆開了一家小麵館。
味道還可以,小麵館生意也挺不錯的。
沒出兩個禮拜的時間,穆富貴同志就跟人混熟了,有時候同行也不一定是冤家嘛,多認識個人就多條路,這句話在啥時候都適用。
就像現在這店裡的雞鴨米麵菜之類的貨源,有一小半都是他靠認識的那些大爺搞來的,還有一部分是聞譫找的路子,他同學多,在哪工作的都有。
不然光靠家裡那些票據,這店可開不起來。
小麵館的兄弟倆姓李,都是知青,年後回城的,家裡條件還行吧,不算差,夠他們閒散兩三個月,兩三年就不行了。
這不,看賣吃食掙錢,兄弟倆合計合計後也整了一個。
當然了,有像李家兄弟這種積極尋找出路的,那自然也有沒啥能力、品行又不端正、喜歡遊手好閒搞小偷小摸的人。
這半年,城裡治安真的是不咋好。
在外面瞎晃蕩的人多,郊區橋下就住了不少,都是沒有介紹信、沒有工作的人,好些都是扒火車來的,有些是正兒八經想找找有沒有活干,想靠自己掙點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