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誰能想到,過了這麼久,李令月竟還能活著回來呢?
一年半之前,李令月以少勝多,大敗吐蕃軍,這讓她的威名更上一層樓。若她歸來,她的地位自然愈發穩固。
除非他們利用李令月失蹤的這一年半時間做做功夫,令武皇對李令月生出疑心來。否則,他們斷然無法撼動李令月的地位。
章易一面奉承著武皇,一面思考著他該如何給自家殿下傳遞消息。
他卻不曾注意到,武皇看向他的目光中,多了一絲殺意。
她可以容忍自己身邊伺候的人貪圖名利,或是有些許小心思,但她不能容忍她的人,與她的兒子勾勾搭搭,藕斷絲連。她都還沒老呢,這章易便忙著四處下注了嗎?
她倒要看看,究竟是哪個不孝子,膽敢把手伸到她身邊來!
當晚,章易設法將消息傳了出去。
武皇派出的人查到,李賢、李顯和李旦處各得了一份消息,辨不出章易身後之人究竟是誰。
很明顯,章易是想將這潭水給攪渾。
收到消息後,武皇對身邊的上官婉兒道:「看樣子,是朕這些年手段太過和善,讓這些人忘記了朕當日的手段!」
武皇剛剛上位之時,將那些反對她的人殺得血流成河,朝中重臣與李唐宗親人人自危。
後來,李令月開始為武皇經營名聲,鞏固人望之後,武皇行事手段已是變得和緩了許多。
在政治方面,李令月一直貫徹著某位偉人的方針,努力爭取一切可爭取之人,將己方的人搞得多多的,將敵人的人搞得少少的。
不像武皇,凡是不肯聽從她的,便殺之,牆頭草,也殺之。殺得人多了,漸漸也就沒有人敢當面置喙她的話了。不過,有些人雖然嘴上未曾反對武皇,卻將反對之意暗暗藏在了心中。
李令月的這種做法有利有弊。她的種種作為,大大緩和了武皇與一些官員的關係,無形中為武皇推行各項政策減小了許多阻力。
壞處是,有時遇到一些令人不快的人和事,武皇不好再像之前那般快刀斬亂麻,名聲有時亦是一種無形的束縛。
在權衡利弊之後,武皇決定採用李令月那一套方針,以親民愛民、善於納諫的面孔示人。雖說有時這種手段不如鐵血手腕那般高效便捷,但卻能將隱患降到最低。
不過,無論外在表現如何,武皇骨子裡的本性,是一直不曾變過的。
既然有人覺得她軟弱可欺,她便讓那人瞧瞧她的厲害!
「陛下打算將計就計,藉此機會引蛇出洞。」=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