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對於武皇的這種做法,許多朝臣是看不上的。他們認為武皇鼠目寸光,滿身銅臭味,才會做這種事。
一些事,若是李世民或是李治來做,他們或許會感到疑惑,或許會勸諫阻攔,但絕不會這般大肆冷嘲熱諷。
但因武皇在他們看來不是通過正當手段上位的,她就不該坐在皇位上,於是,當武皇做出一些讓他們難以理解之事時,受到的阻礙格外大。
最終,武皇頂著重重壓力,到底是把這件事兒給辦成了。
商隊從長安出發,運走了絲綢、茶葉等物,從陸地的另一端,或是大海的另一側帶回一箱一箱的金銀、寶石、種子和動物,他們才終於不再說什麼。
月復一月,年復一年,朝廷肉眼可見地變得富裕了起來,國內的物資也變得更加豐富。
一些曾經誹謗過武皇的官員們,很快便轉變了自己的態度。
他們非但裝作自己不曾說過反對武皇的話,還得想法子在絲綢之路的貿易中摻和一腳——尤其是那海上貿易。
任誰都看得出來,航海貿易的利潤有多豐厚。
自從開闢了海外貿易航線之後,武皇出手是越來越闊綽,還有錢拿去給愛女拿去燒著玩兒,讓李令月搗鼓這搗鼓那。
這誰不眼紅?在明顯有利可圖的情況下,他們何必跟利益過不去呢?
這些官員倒是想自己出海,奈何造船技術掌握在武皇手中,且武皇已頒布了命令,嚴禁私自出海。
凡是出海經商者,必須得到朝廷的許可,在出入海關之前,經朝廷官員檢查,沒有攜帶朝廷明令禁止帶進帶出的物品,才能出海經商。
出海經商者,必須向朝廷繳納賦稅,相應的,朝廷也會派遣艦隊來護送他們出海,避免他們半道上被海盜打劫。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些人為了自家的利益,自然不會再那麼強硬地反對武皇。
誰做皇帝,對他們而言有時並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這位皇帝能不能給他們帶來好處。
武皇能給他們帶來好處,他們自然願意聽從武皇的命令。
就這樣,藉由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武皇經營起了一張複雜而強大的利益網絡。
這個網絡最初是李令月在幕後替她建成的,但武皇憑著高超的手段,將越來越多的朝臣與勛貴們攏入了這張關係網中。
絲綢之路能夠給武皇帶來如此巨大的利益,武皇自然對其十分看重。
而作為絲綢之路的重要商品,武皇對茶葉自然也推崇了起來——要知道,在此之前,武皇非但不怎麼愛喝茶,還有些厭惡茶水。=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