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郎臉上的神情逐漸認真,他有些不可思議地看著兒子,原來在鈺哥兒面前,他只能淪為拋磚的,都是用將來的錢買現在的糧,但兒子的眼光格局顯然遠遠高於自己。
這要不是自家兒子,自負如周二郎,當真是要妒忌的。
剛還想著要做兒子的引路人,這誰指引誰還不知道呢,要知道鈺哥兒現在才剛剛六歲,難以想像等他長大是何等的驚才絕艷。
大姐說得對,他們老周家的祖墳不是冒青煙,是著火了。
周二郎努力克制住自己不要對兒子太過誇獎,顯得他這個爹有點兒無能,點頭道:「不錯,鈺哥兒能夠舉一反三,很是難得。」
周錦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說,還得周二郎這個土著先想到了辦法,他才反應過來想到國債的概念,實在是慚愧,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都是受了爹的啟發才想到的。」
周二郎:「……」
愧不敢當。
一封奏疏八百里加急送到安京城,出現在帝王的龍案上。
永和帝拍案而起,「好一個周鳳青!屢出奇謀,實乃我大幹之福!」
魏倫在旁邊兒聽得一驚,這評價,——實在是極高了。
永和帝頒布詔書,基本意思如下——
禹北災情嚴重,朝廷現向全國一百四十府、一百九十二州、一千二百五十六縣發出借糧票,凡願意出借者,不但在五年內如數奉還全部糧食,且享受五年土地免稅,借糧多者,其一名子孫在科舉考試中可享優先錄取權;若犯重罪,可適當減刑;
另,朝廷會頒發「積善之家」匾額,可懸掛於府門之上。
反之,朝廷有難,擁有土地萬畝以上卻拒不出借者,其子孫永不錄用。
最後,借糧票發行數量有限,先到先得,晚到沒有。
與此同時大批蓋有朝廷印章的借糧票發向全國各地,此票的正面內容不一,卻字字感化人心,諸如:山川異域,與子同裳。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綿薄之力,積沙成塔。
萬眾一心,眾志成城。
……
另,借糧票的反面是需各府衙根據實際情況書寫的,諸如借糧數量,借糧日期,歸還日期,享有權益等等。
一時間整個大幹朝的豪紳富戶都沸騰了,爭走相告。
「聽說了沒,咱們南州府發放的借糧票只有千餘數,一票難得。」
「怎麼沒聽說,整個南州府都知道了,就沖這科舉優先錄取還有這光榮牌匾,誰不想弄一張,張兄衙門裡有人,能否走動走動,幫兄弟弄一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