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說到這個百工坊,現在還擔不起「百」這個字。
百工坊里如今只有不到十名工匠,有木匠,有鐵匠,各人的專長都不一樣。他們是自己投奔來的。問起投奔的原因,都是日子不怎麼好過,正好聽說了宋鈺寫的那篇駢文,知道安信侯府的太夫人是個良善可靠的好東家,便大著膽子來侯府自薦了。
萬商起先特別興奮,以為自己撞了大運,說不得能「撿」到幾個可以改變時代的發明家、創造家,後來見過這些自薦的工匠後,發現他們其實就是一些平平無奇的工匠而已,並不是墨子那種在先秦時期就能在著作里寫下針孔成像的跨時代的頂級人才。
「其實這才是正常的啊,我們都是平凡的大多數。」萬商倒是也沒覺得氣餒,更不會遷怒工匠們,還是好聲好氣地和他們聊了聊,檢驗了他們各自的技術後,就把他們送去了五溪鋪。不過不是把他們送去技堂里,而是新成立了一個叫「百工坊」的部門。
叫萬商覺得欣慰的是這個時代的工匠就像八十年代的大學生,便是最平平無奇的工匠,在自己的專業領域裡也是強的,哪怕缺點創造力,但技藝上一點都沒摻水。
萬商鼓勵他們去搞發明創造。
所以五溪鋪如今也算是教學和研究雙線並行了。
但教學也好,研究也罷,都是需要經費的!五溪鋪越來越燒錢了。
金寶珠擅長打算盤,幫著萬商分擔了不少管帳的工作,看五溪鋪就如同是看一隻可怕的吞金獸。她雖然沒正經管過生意,但畢竟在商人家庭里長大,耳濡目染地受過一些薰陶,給萬商提了一些建議,試圖為五溪鋪找些路子,讓吞金獸自己能賺錢。
不久前,技堂的蒼大夫為了能更好地給學生上課,編了一本《常見藥草集》,這事被萬商知道後,先徵得蒼大夫同意,叫人把書抄錄了,打算過些日子就把《常見藥草集》散出去。不說此舉又刷新了蒼大夫他們的認知,她這個教案竟然也能出書?竟然能在五溪鋪之外,教更多的人去採摘藥材?往大了說這算不算是「名揚天下」了?
反正這件事給了技堂和百工坊很大的激勵。
而當金寶珠知道這事後,忍不住第一時間跑來找萬商,興匆匆地說:「既然《常見藥草集》這般有用,我們完全可以成立一家自己的書坊,百工坊里那些師傅先用起來,叫他們做一些雕版……等書賣出去了,五溪鋪那邊就算是終於看到回頭錢了。」
萬商輕咳一聲:「《常見藥草集》不能賣、只能送。因為它面向的是最底層最窮苦的那些百姓。這就和雞崽一樣,難道百姓不知道養雞能改善家境嗎,別的不說,一天一個雞蛋也是極大的實惠了,但在我們送雞崽之前,百姓家裡養雞的其實不多。」
原因很簡單,因為哪怕是買雞崽的那十幾二十文錢——送雞鋪的五文錢押金只是為了叫百姓認真養雞,其實一隻雞崽不止五文錢——對於最窮苦的那些百姓來說都是不小的開支。雞崽又不確定能養活,他們不敢冒險。《常見藥草集》也是一樣,只要這是收錢的,那百姓就算知道按照書里寫的去採藥能賺錢,他們也不敢嘗試。
而因為《常見藥材集》關係到萬商的後續計劃,所以盈利真的就不要想了。
萬商安慰金寶珠說:「日後還有別的賺錢機會……何況五溪鋪雖然燒錢,但咱們府上日常的吃穿用度並不奢靡,各方面都還支應得開,到年底肯定有不少結餘……」
還遠不至於寅吃卯糧、入不敷出地去養五溪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