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辰說完,一個閃身從窗戶消失了,走的瀟灑。徒留姜初呆滯坐著。
姜初捶床,完全拿謝辰沒辦法。
某種意義上,謝辰才是真正的大師,他只聽的見自己想聽,自己想做的完全不管別人死活。
怎麼不算呢?簡直是超脫凡人了。
很多人肯定好奇,欽差怎麼是太子的人呢,皇帝呢?皇帝當然還在,而且精力旺盛,所以楊家才越來越如日中天。
楊家被很多人在背後稱靠女人上位,太后是楊諳的姐姐,皇后是楊諳的女兒。皇帝還是小皇子的時候,楊諳就是他的老師。
皇帝可以說是基本被楊諳養大,很多理念,教育,思想,甚至是三觀都來自於楊諳。
本來嘛,沒人注意,一個皇子,被舅舅養大,親外戚又沒多大影響。
而且楊諳的爹楊銘化當時只是一個五品官,又在禮部,連實權都沒。
可是誰知道先皇年老疑心病越來越重,對當時正當壯年,聰明能幹的太子越發看不順眼,終於把太子逼死了。
太子死了,底下所有皇子王爺都覺得機會來了。
長達五年的爭鬥,老皇帝甚至推波助瀾,皇子們斗的更加興奮,六個皇子死得剩一個,老皇帝才開始後悔。
人死不能復生呀,最小的皇子,也就是現在的皇帝,武興,才十四歲,而且性格單蠢,根本沒人把他當做對手,一個連名字都比較敷衍的皇子。
他,武興,撿漏了。
兒子死得只剩一個,老皇帝氣急攻心,可能是急著去找兒子吧,才冊封太子三天就駕崩了。
短短三天,皇子變太子,變皇帝。話本子都不敢這麼寫。而楊嬪一躍成為楊太后,也是一步登天。
楊家水漲船高,楊銘化五品變一品,攝政大員,楊諳也成為太傅。
沒人反對麼?當然有,可是胳膊擰不過大腿。皇子鬥爭死得官員太多。
老皇帝年輕時候是個能幹的帝王,所以兵權在手。
臨死可能是慈父心突然來了,又或者擔心被造反,丟了武家江山,所以在立好太子,立刻就交託了兵符。
老皇帝可能做夢也想不到,武興拿到兵符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來楊諳。「舅舅,給,你幫我處理。」交接的非常絲滑。
所以,皇帝登基已經三十二年了,四十六歲了,兵權還是在楊諳手裡。
雖然他也沒想要回來,但是太子想啊,雖然楊諳也是太子的親舅爺,也是親外祖父,但是楊諳大權在握,越來越瘋狂,太子看不慣,已經爭鬥了好幾年了。
皇帝夾在中間左右為難,在兒子和舅舅之間左右搖擺。
所幸皇帝和楊皇后只有一個兒子,不然太子可能都沒機會爭鬥。
加上皇后也在站在父親這邊,時常勸誡太子要孝順外祖父。太子更是走的艱難。
所以現在朝廷分為兩個半派系,一個太子,一個楊,而皇帝的人在中間做和事佬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