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天氣,身邊只帶了一個隨從,等同於是獨自登門。
來之前,主持大概就已經猜到了她的想法,只是沒想到,她會這般直白。
其實京中許多人,都知道周太妃居住在了青山寺。
只是對那些人而言,這位其實並不重要。
即便她是如今皇座上的少帝的親生母親。
施元夕輕垂眼眸,安靜地站在了原地等待。
這些時日,她其實不只是在讀書,也通過了各類方式,來了解朝局,或者說……了解這位周太妃。
樂書從外邊打探得來的消息有限,但蕭氏卻不同。
她是正經四品官員的夫人,常在官宦女眷中走動,所知道的消息眾多。
但施元夕並沒有直接去問蕭氏,而是通過了施雨煙。
她和施雨煙這些時日關係逐漸融洽,許多消息,施雨煙也沒有隱瞞她。
她告知施元夕,淮康帝時,周太妃就不得寵,品級很低。
後來產下少帝後,也沒能封上妃位,先帝駕崩前,周太妃和少帝在宮中壓根就不受重視。
這話乍一聽,好像是一對可憐的母子,突然就走了大運,被捧上了皇座。
可施元夕卻覺得,這位周太妃,只怕不像是他們口中的那麼簡單。
同樣的話,她也在王恆之,甚至是李謂的口中聽過。
他們說,太后是先帝的生母,乃是全天底下身份最尊貴的女人,所以在少帝登基後,周太妃主動請命,說是要去寺廟中苦修,給淮康帝和先帝誦經。
雖沒有明說,但實在大部分人的眼中,這就是魏家要求周太妃主動退讓。
將她這個生母發配到了寺廟中去,才好更好地控制住少帝。
此事確實沒錯。
魏家想要掌權,要讓太后垂簾聽政,少帝的這個生母,就是最大的阻礙。
問題就在此處。
既是最大的阻礙,以魏家人的形式做派,為何不直接對周太妃下手?
除了她,少帝沒了生母,豈不是更好掌控?
這話施元夕沒問出口,便是問出了口,能得到的回答,估計也會是什麼顧全禮法,魏家還沒有隻手遮天到這等地步等回答。
可魏家是這等在乎禮法又心慈手軟的人嗎?
若是的話,那栽贓施元夕作弊的錢學錄,也就不會死在了大理寺獄中了。
從他們的口中,施元夕描繪出來了一個素未謀面,卻又極富才略的女子。
出身低,卻能在宮中蟄伏多年,順利產下孩子。
先帝登基後,可清算了不少手足兄弟。
周太妃卻帶著年歲尚幼的少帝,在宮中正常生活,少帝直至暴斃身亡以前,都未對他們下手。
朝局變幻後,又能主動退出。
大權是暫時讓渡了出去,但也同樣讓當時如日中天的魏家冷卻了下來。
同時……保住了少帝。
施元夕眼眸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