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既需要能夠裝載大量貨物的巨輪,又需要靈活輕便些的客船和貨船。
許多國家目前不具備遠航能力,大唐可以充當「郵遞員」,將這些國家需要的物資運送到他們那裡,同時從這些國家那裡接委託單,把他們需要寄出去的貨物送到目的地,以此來賺取金錢,並獲得更多的話語權。
在技術方面,李令月絲毫不吝嗇。造船廠的官員問她要研究經費,她在查閱過這些經費的用途之後,都批了。有人向她申請經費,用來改良指南針等航海用具,她也批了。
李令月知道,這方面的金錢是不能省的。
她給錢給得這麼痛快,也讓周圍一些官員無比羨慕。因為她在技術研究方面撥款大方,不代表她在其他方面也大方。
很多時候,這位太女殿下對撥款的要求嚴得緊。
比如現在,負責港口建設的官員也開始向李令月申請經費拿來擴建揚州港。
按照李令月的規劃,日後揚州港的吞吐量恐怕得再翻幾倍。既然如此,在大力建造艦船的同時,港口擴建不得跟上?
李令月在看了負責建設港口的官員遞上的規劃書後,卻搖了搖頭:「用不著一口氣多建這麼多個停泊位出來。艦船的製造不是一蹴而就的,港口的擴建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分個一期二期三期工程。」
如此一來,既能滿足實際需求,又不至於短時間內花費太多時間和金錢在港口建設方面,增加財政和人力負擔。
李令月將規劃書退還給了負責建設港口的官員,讓他重新規劃之後,再提交一份新的規劃書。每一個階段的規劃都要詳實,既要留出一定的餘裕來,又不可過於浪費。
大唐現在賺錢的能力是強,花錢的地方卻更多。因此,每一筆錢,都要花在刀刃上。先顧著最緊要的,而後再考慮次要的。
這名官員顯然也習慣了自己交上去的規劃書被打回來重新寫了。
他默默將李令月的要求記下,琢磨著去找造船廠的官員多聊聊,看看他們在未來幾年之內能夠製造出多少符合規定的船隻。港口的船隻數量必然與造船廠的生產能力有一定關係。
目前,全國就兩個造船廠,造出來的船卻要供應給四個港口。也就是說,這名官員規劃的港口規模可以停靠造船廠造出來的一半以上船隻即可。
隨後,李令月便由著揚州知府領著,開始為建立海軍學校而選址。
為了方便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和演練,海軍學校必然不能建在離水太遠的地方。此外,學校也不能建在太過繁華的地帶,還要給未來的擴建預留出一定的空間來。
選址工作其實早在李令月一行人抵達揚州之前,就已經開始了。
包括揚州官員們選出了十處符合李令月要求的備用場所,供李令月進行挑選。李令月在進行過實地考察之後,最終選擇了一處地方作為海軍學校未來的建造地。